江西省工程咨詢中心有限公司
總部:南昌市紅谷灘區臥龍路999號省行政中心西五棟
VR分部:紅谷灘區九龍大道1388號南昌VR產業基地3號樓18樓
電話:0791-86616606、86616607、86616608
徐永平團隊 18170019415
賈小艾團隊 18270828022
徐 瑞團隊 15350117127
李潤國團隊 18079131696
文自然團隊 18179178277
閔道鵬團隊 15970662771
劉斯萍團隊 15570370507
權 荃團隊 18607087192
夏日時節,走進萍鄉市安源區青山鎮中醫藥健康養生小鎮,映入眼簾的是漫山遍野的綠意,處處可見的是休閑鍛煉的居民、游玩打卡的游客。
不敢相信,過去這里是一座沙石遍地、粉塵漫天,“滿目瘡痍”的廢棄礦山,如今種上了牡丹、芍藥等植物,形成了一片美麗花海。“這里都快成為大家打卡拍照的旅游景點啦。”住在附近的居民對鎮子發生的變化欣慰不已。
從廢棄礦山到美麗花海的蝶變,安源區的中醫藥健康養生小鎮的變遷是一個生動縮影,照見了新時代江西不斷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的堅實步伐。
對山水林田湖草沙進行全流域、全要素、一體化保護修復;扎實推進生態環境污染治理“4+1”工程……省發展改革委以更實舉措和更快行動在贛鄱大地實行,江西省生態環境質量穩居全國前列。
在贛江流域,南昌揚子洲鎮漁業村的一個江灣,一群可愛的“微笑天使”——江豚正在水面自由自在遨游。這個地方也被當地老百姓親切地稱為“江豚灣”,而這樣的“美麗畫卷”也常常在九江都昌、上饒余干等水域展現。
長江江豚是反映長江生態環境的“晴雨表”,江豚的頻繁出現得益于棲息地日漸完善的自然生態環境。江西制定并發布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名錄,全國唯一部省共建江豚保護基地落戶九江吳城,長江江豚出現頻次大幅增加。
“長江江豚生活的環境一定會越來越好,數量也會越來越多。”在鄱陽湖與長江交匯水域,50多歲的湖口縣長江江豚協助巡護隊隊長舒銀安說。
推進長江經濟帶“共抓大保護”;修訂實施2022版長江經濟帶負面清單實施細則;嚴厲打擊非法挖沙等破壞水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……江西省發展改革委堅持全流域治理保護,鞏固提升一流生態環境質量。
“上半年,全省空氣優良天數比率95.3%,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6.2%。”江西省發展改革委生態文明處處長肖禮圣介紹,江西有35項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列入國家推廣清單。
持續推進打造美麗中國“江西樣板”改革攻堅行動,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,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管理,推進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……江西省發展改革委搭牢生態文明制度的“四梁八柱”,全力推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向更高水平邁進。
江西從實際、實用出發,探索出“五分法”,推進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新思路,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。積極探索村莊規劃圖則管理,在鄉鎮國土空間規劃中劃定村莊圖則,引導村莊聚集,滿足規劃發展需求;對特色保護類村莊,采用“基本內容+特色保護類村莊”的編制組合,注重整體保護村莊傳統風貌格局等,贛州市在村莊規劃編制中走出了按“圖”索驥、按需點“菜”的路子。
科學合理劃定生態保護紅線范圍是實現開發與保護雙贏的前提。開展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,將自然保護地、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、重要濕地等重要生態空間納入生態保護紅線……作為全國劃定生態紅線的試點省,江西把南嶺山地、羅霄山脈等具有重要水源涵養、水土保持的區域,以及鄱陽湖重要濕地等劃入生態保護紅線,涵蓋江西生態功能極重要區和生態極敏感區。
炎炎夏日,駐足淥水河畔,只見兩岸綠草茵茵,河水清澈見底。2019年7月,湘贛兩省簽訂《淥水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》。協議簽訂后,萍鄉市湘東區全面實施流域綜合治理,集中整治對環境影響較大的“散亂污”企業。今年初,憑一河清水,在“湘贛對賭”中,萍鄉贏得首輪生態補償3000萬元。對賭協議贏得的背后是江西對生態文明的高度重視,同時也是生態與發展的雙贏。
除湘東區外,井岡山市、銅鼓縣、婺源縣也入選了新一輪生態綜合補償工作重點區域。江西連續7年實施全流域生態補償,目前累計籌集流域補償資金245.91億元。
為統籌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創新、制度落地、協同增效,將制度優勢加快轉化為治理效能,江西省發展改革委出臺實施《深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更高標準打造美麗中國“江西樣板”規劃綱要(2021—2035年)》,全面開展打造美麗中國“江西樣板”改革攻堅行動,同時制定全面建設美麗江西實施方案等。
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,江西省發展改革委以產業化利用、價值化補償、市場化交易為重點,健全完善生態產品核算評估、經營開發、市場交易等政策體系,推動“綠水青山”“金山銀山”雙向轉化,努力將江西綠色生態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。
如何才能將綠水青山轉化為“金山銀山”,需要對生態資源進行定價,打通轉化通道,才能更好地將眾多生態資源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。
積極對生態資源開展價值評估,為綠水青山“估價”:在上饒市,掛牌成立了全省首家“濕地銀行”;在贛江新區,全國首筆“碳減排掛鉤”風電并購貸款8100萬元成功投放。
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,打通“兩山”轉化通道:在撫州金溪縣游墊村,形成了“古村+生態環境系統治理+生態產品價值實現”的模式;在贛州大余丫山,探索“村民變員工、員工變股東、股東變老板”的“三變三金”發展模式,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實現“資源入股得股金,景區務工拿薪金,房地租賃收租金”。
創新綠色路徑,創造價值轉化,變“綠水青山”為“金山銀山”現實寫照正一步步上演。
江西省發展改革委還搭建了全省生態產品信息共享與GEP自動核算平臺,全面開展全省GEP定期核算并推動結果應用,有序推進森林、濕地等生態資源儲蓄運營平臺建設,努力打造全國性綜合交易平臺。
在撫州資溪縣,通過“兩山銀行”實體化運作,收儲山林16萬畝,河湖水面4200畝,閑置農房、土地經營權等生態資源資產20余項,總價值超10億元;在九江武寧縣羅坪鎮長水村,8名村民從“生態產品儲蓄銀行”中獲貸款242萬元,用于生態旅游投入……
隨著人們對良好生態需求的增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推進,好山好水的價值將越來越凸顯,綠色富民的發展路徑未來也更可持續。
如今,贛鄱大地上處處綠意涌動,人民群眾臉上笑意融融,守護好這一方山水,讓綠水青山成為“金山銀山”發展的“靠山”,是一代代贛鄱人的使命和責任。
來源:新華社
Copyright 2004-2014 江西省工程咨詢中心有限公司 贛ICP備14008387號-1 技術支持:易動力科技